年内11起“借壳上市” 最高溢价17倍
发布时间:2018-12-24 10:48阅读:677
2018年两市共有11家公司披露了借壳上市预案,涉及交易总价值783亿元,其中4起发生在10月20日监管层一系列重新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出台后。
2018年两市共有11家公司披露了借壳上市预案,涉及交易总价值783亿元,其中4起发生在10月20日监管层一系列重新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出台后。
最高借壳溢价17倍
借壳方估值最高81倍
在今年披露借壳上市公告的11家企业中,天山铝业拟借壳紫光学大(19.32 -0.57%,诊股),交易总价值236亿元,为年内最高;另一起交易价值超百亿的是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7.10 -0.28%,诊股),交易金额185亿元,已获证监会核准。
结合注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看,亚夏汽车的借壳交易溢价率高达1753%,远远高于今年披露的其他借壳方案,云南旅游(5.42 +0.37%,诊股)和ST慧球(6.15 -3.76%,诊股)的交易溢价率超过500%,紧随其后。紫光学大、霞客环保(4.88 +0.83%,诊股)、四通股份(9.50 -0.31%,诊股)、东方新星(13.12 +1.00%,诊股)和亚夏汽车5家公司的注入资产账面价值超过10亿元。
注入标的资产的估值因行业不同而呈现较大区别。来自能源、有色等行业的标的方的市盈率在20倍以下,服务类和制药类企业市盈率分布在20至50倍之间,注入共达电声(6.79 -0.59%,诊股)的万魔声学的市盈率高达81.5倍,为所有方案中最高,也远高于A股可比企业的市盈率水平。
去年由于监管趋严,借壳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新低,今年公告借壳的公司数量比去年多了5家,不过仍难比拟前几年重组高峰期借壳上市公司的数量。2013至2015年公告借壳上市的公司数量合计145家,市场回暖、中概股回归潮以及IPO暂停都是造成这一时期借壳上市公司数量大增的原因。
走势分化,复牌大跌屡见不鲜
通常认为被借壳上市是对壳资源公司的重大利好,股价往往能得到正面反馈,不过今年这11家上市公司在披露借壳公告后的股价表现却差别巨大。
从首次披露借壳公告后十个交易日(停牌的以复牌日计)的涨跌幅来看,11家上市公司中近半数取得了负收益。紫光学大在停牌半年复牌后股价连挫5日,累计下跌39%。万邦德(7.68 -0.13%,诊股)、云南旅游、ST嘉陵(4.61 +0.22%,诊股)均遭遇了复牌股价下跌,复牌后十个交易日内的跌幅均超过10%。
公告后股价下跌一方面与壳资源的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停牌期间大盘下跌的影响。以跌幅最大的紫光学大为例,重组方案中天山铝业承诺2018年至2020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6亿元、18.54亿元和22.97亿元,与其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4.8亿元相差较远。作为周期性企业,公司未来能否实现预期的成长性也受到一定质疑。
壳资源股再受追捧,7股股价翻倍
10月下旬以来,壳资源股再次收到市场追捧。自10月19日壳资源指数触底至11月19日运行至阶段性最高点,指数累计上涨了28%。
除了多地政府纾困上市公司质押问题及游资炒作,壳资源股此番大涨最主要的推动力是10月20日发布的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的新政策。
新政发布后,壳资源概念股闻风大涨,7股最高收盘价相对于10月19日收盘价翻倍。恒立实业(6.79 -2.16%,诊股)最大收盘涨幅高达306%,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妖壳“;光阳股份、绿庭投资(5.23 -2.24%,诊股)最大收盘涨幅分别为230%和162%,ST慧球最大涨幅达134%,为ST股中最高。
不过,壳资源股中能成功上岸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沦为了游资“割韭菜”的标的,加上今年借壳上市企业公告后的整体涨幅并不理想,炒作壳资源股仍存在较大风险。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