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力量正在悄然集聚 三大主力8000亿资金将扛起A股做多大旗
发布时间:2018-12-12 10:30阅读:450
在A股震荡磨底的2018年,一股来自机构投资者的长线做多力量已在悄然集聚。
一方面,伴随金融全球化及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全球资管巨头加速来华“跑马圈地”,北向资金成交活跃度逆势提升,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引导下,养老目标基金、职业年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多路长线资金也在加速入场。
据券商研报统计,当前公募基金、保险和外资持有A股流通股比例逐步接近,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这三大主力未来的潜在增量资金或超8000亿元,有望扛起明年A股市场的做多大旗。
外资已成重要机构力量
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磨底,上证指数年内跌幅超过20%。公募基金收缩防守的同时,北向资金持仓规模却在逆势壮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合计净流入2888亿元人民币,为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年之最。
与此同时, 海外资管巨头布局A股市场的进程也在明显加快。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富达、瑞银资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桥水等15家外资机构,在协会登记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根据海通证券的一项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外资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已占全部A股流通股市值约6%,接近险资6.7%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拉近与公募基金8.4%持股比例的差距,成为当前A股市场第三大机构力量。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外资持股规模快速增大,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强。
“我们看待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简单看作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看成是A股市场在理念、机制上日渐成熟的标志。这个变化带来的难处,是我们的超额收益越来越难获取。但更大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价值评估体系,更加专注于质地优秀的公司,这对于我们的投研而言是一大福音。” 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认为,A股投资的专业化、机构化正在加快速度、全方位地推进。以机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将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低估值、高股息、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得到市场认可,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主导下,A股市场的配置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增量资金扛起做多大旗
在A 股市场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存量博弈之后,增量资金入场的规模和节奏受到高度关注。目前一些迹象表明,公募、保险及外资等机构投资者有望在明年带来千亿乃至万亿规模的增量资金,从而扛起A股做多的大旗。
从公募基金的角度来看,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偏股基金对股票资产的配置比重普遍降低,这意味着其未来具有较大的加仓空间。据天风证券预测,当前323只股票型基金和2656只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分别为84.81%和50.92%,如果两类产品平均仓位分别上升为90%和60%,则将带来约1400亿元资金。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天风证券假设明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10%,按12%左右配置比例,则增量资金为1900 亿元。
与此同时,MSCI 纳入比例提高以及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体系,预计将给A股市场带来4000亿至5000亿元增量。
“MSCI 表示将在明年致力于把A股的纳入因子从现在的5%提升到20%,这直接给A股带来上千亿的增量资金。很多外资基金的业绩基准就是这两大国际指数,因此,外资配置A股的必要性越来越强。2018年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总量接近3000亿元,是历年来的新高,我认为将来新高还会被刷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除此之外,境内商业银行也是A股潜在的做多力量。有数据显示,目前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最新规模统计为23万亿元,配置权益的部分只有9%左右,而且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预计未来二级权益市场的配置占比可能回升到10%左右,也就是还会有数千亿的理财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