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银行子公司制改革:短期大面积推广可能性不大
发布时间:2015-4-2 18:20阅读:466
去年年底举行的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已经提出,“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一名接近监管层人士亦在今年1月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监管层已经明确,条件成熟的银行可以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进行子公司改革试点,实现法人独立经营。
那么,银行资产分拆考量因素有哪些?分拆后如何发展?在银行业是否具有全面推广性?《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和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
记者:资产分拆,银行的动力在哪里?银行业务存在交叉营销,尤其是当前综合金融服务的趋势下,资产分拆跟银行整体战略是否有出入?
杨驰:银行分拆部分业务板块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业务的运营模式、盈利方式和薪酬体系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存在较大差别,适合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分拆出去有利于提高这些业务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也有利于用市场化薪酬吸引人才。同时,也有建立“防火墙”、实现与传统业务风险隔离的考虑。
目前适合分拆出去的业务主要包括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远期来看贸易金融、投行业务也是合适的分拆对象,这些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关联性较小,在独立核算、独立运营方面条件比较成熟。
曾刚:银行将部分业务独立运行甚至单独分拆,有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银行出于自身管理方面的权衡。比如,一些新兴但战略地位重要的业务,其业务模式与传统业务存在差异,难以在既有管理和考核体制下获得快速发展,需要为其建立相对独立的组织架构,直至其成为真正的利润中心。许多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就是沿着这一路径发展起来的。另外,也有一些从既有业务部门中发展起来的业务,最初作为传统业务的补充,但在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已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需要有相对规范和独立的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并控制风险。目前一些银行针对理财、同业业务进行的业务改革试点,包括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甚至设立独立子公司等,都是沿着这一路径发展。
二是监管方面的导向。上面提到的两种独立管理的业务类型,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与传统银行业务存在差异。尤其是理财以及同业业务,更多以表外业务形式出现,并高度依赖金融市场,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与传统存贷不尽相同,流动性风险更为突出。为避免新兴业务风险向传统业务的传递,并确保这些业务的风险得到更专业和合理的管理,监管上也愿意推动这些业务的独立运营,以实现风险隔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