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人民币弱势难改 A股相对H股仍高估
发布时间:2015-3-10 11:26阅读:653
新浪财经讯 近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微博]在其个人微信上发布了最新一期《旬度经济观察》。
高善文表示,1、2月汇丰PMI指标回升,发电企业耗煤数据偏积极,重要工业品期货价格小幅上涨。在财政开支恢复、油价企稳、发达国家数据回暖等驱动下,过去几个月存货调整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可能正在结束。
高善文认为,经济动能的偏弱、原油价格的下跌,对2014年7月以来的CPI构成明显的拖累。今年1月CPI同比更是受春节错位影响低至 0.8%,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月,尽管有水产品、瓜果、鲜菜、燃料、各项服务等季节性涨价的支持,但CPI同比大概率仍将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这给货币政策宽松带来更大的空间。
对于近期人民币(6.2638, -0.0002, -0.00%)在即期市场贬值的状况,高善文表示,如果不考虑央行[微博]的干预,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可能来源于两种驱动力量,第一是外部资产吸引力的上升或对国内经济的恐慌,导致资本主动流出;第二是国内经济走弱和货币宽松背景下,流动性和流动性预期改善,导致配置型的资本流出。高善文认为,在国内实体经济实质性企稳改善之前,人民币汇率可能维持弱势局面。
国际市场方面, 积极经济数据的驱动,再加上希腊救助协议期限延长、国际原油价格企稳,使得2月以来全球风险偏好修复。发达国家股市涨幅比较显著,道指2月涨幅6%,VIX指数自21回落至14,欧元区和日本股指也都有较大涨幅。
对于A股市场,高善文认为,A股相对H股仍高估,但较1月有所改善。2月,AH溢价指数自130回落到120附近。
以下为研报全文:
1、2月汇丰PMI指标回升,发电企业耗煤数据偏积极,重要工业品期货价格小幅上涨。在财政开支恢复、油价企稳、发达国家数据回暖等驱动下,过去几个月存货调整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可能正在结束。
货币宽松预期及其兑现,使得1月中旬以来银行间长端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并跌破去年11月以来的箱体下轨。短端债券收益率逼近下轨。
去年11月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与强势美元密切联系。不过国内流动性的趋松、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可能也在驱动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弱,甚至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实体经济实质性企稳改善之前,人民币汇率可能维持弱势局面。
欧元区经济指标回暖,美国数据近期也有改观,再加上希腊救助协议期限延长、原油价格企稳,2月以来市场风险偏好逐步恢复,并主导金融市场表现。发达国家股强债弱,商品市场上金银价格下跌。新兴市场ETF波动率回落,股指小幅上涨。
2月A股相对H股仍高估,但较1月有所改善。AH溢价指数在120附近。
一、存货调整的拖累可能正在结束
1月汇丰PMI扭转前期下行势头,出现了小幅改善。2月,指标进一步回升至50.1,超出市场预期。产出、新订单和产成品价格等指标均比较积极。汇丰PMI指标的持续改善暗示,制造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可能正在筑底回暖。
去年底开始发电企业耗煤数据也有一定幅度的改善。例如,12月、1月,6大发电集团耗煤量环比改善11%、6%,为过去几年同期最好水平。2月耗煤量下降,但并未超出季节性能够解释的范围。
2月重要工业品期货价格表现总体上偏乐观,这可能主要来源于油价企稳及全球风险偏好恢复。但它同时也暗示,近期实体经济终端需求大体稳定、存货调整压力不大。
12月财政支出增速仅1.2%,仍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全年财政赤字低于年初制定目标。今年1月财政存款增长较快,当月财政支出增长可能仍不会很高。不过考虑到新财年预算约束的放宽,财政支出增速的回升应该很快就会看到。最新的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求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推动重点基建工程尽早开工。
2012年以来的几轮经济脉冲波动的历史显示,政策扰动和存货调整等短期因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或拖累,持续的时间大约在3-6个月。此轮经济动能的走弱自2014年7-8月开始,迄今已近6个月。假如终端需求能够大体稳定,那么存货调整的负面拖累是否正在消退,并意味着短期经济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值得考虑。发达国家特别是欧元区经济的积极表现、国际原油价格的企稳、未来国务院稳增长举措的逐步落实等,还有望促成正向的存货调整,对短期经济形成支持。
1月以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明显不及12月。统计局公布的三线城市1月房价环比也弱于12月。2月春节期间成交比较冷清。但这些可能属于市场正常的波动。最近的例子是,在2012年下半年那一轮商品房成交恢复的过程中,成交数据也是先经历一段时间陡峭的上升,随后开始较宽幅度震荡。成交的波动,与开发商的推盘力度、购房需求的释放节奏等都有关联。2014年4季度以来按揭利率显著下行,实体经济流动性趋势改善,这些因素继续支持商品房成交的活跃。
春节期间消费增速回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春节黄金周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11%,低于2014年的13%,为2012年以来连续第四年下行。部分电子商务销售额未统计进入,对数据有一些影响。
二、PPI跌幅收窄,CPI依然低迷
2月,国际原油价格结束了此前半年多逐月加速下跌的势头。布伦特原油月环比上涨17%,WTI原油上涨7%。
国际油价的触底回升,带来国内能源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2月南华能化指数较1月环比上涨2.2%,为2014年7月以来首次。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月上旬石油天然气较前一旬环比上涨2.4%,化工产品环比上涨1.1%。
1月上中旬,受油价暴跌、希腊局势不确定性、瑞士央行弃限等因素影响,全球风险偏好下行,在此背景下金属价格特别是铜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1月底以来,随着全球风险偏好恢复,金属价格有所反弹。铜价较1月底反弹近9%;铝价反弹2%;螺纹钢价格前期跌幅有限,近期大体维持了稳定。
结合高频数据和PMI分项指标预计,2月PPI环比跌幅将较1月收窄。
经济动能的偏弱、原油价格的下跌,对2014年7月以来的CPI构成明显的拖累。今年1月CPI同比更是受春节错位影响低至0.8%,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月,尽管有水产品、瓜果、鲜菜、燃料、各项服务等季节性涨价的支持,但CPI同比大概率仍将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这给货币政策宽松带来更大的空间。
三、长端债券利率跌破箱体下轨,人民币相对美元继续弱势
1月中旬以来,在货币宽松预期、货币宽松兑现的驱动下,银行间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5BP左右,10年期国开债下行45BP左右,均跌破11月以来箱体下轨;1年期债券收益率下行至11月低点附近。信用债收益率的走势是接近的。
11月以来特别是11月下旬降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趋势走弱,贬值2.1%。
如果不考虑央行的干预,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可能来源于两种驱动力量,第一是外部资产吸引力的上升或对国内经济的恐慌,导致资本主动流出;第二是国内经济走弱和货币宽松背景下,流动性和流动性预期改善,导致配置型的资本流出。
前者在带来汇率贬值的同时,还对国内流动性带来负面影响,俄罗斯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与此比较吻合。后者实际上属于经济自稳定机制中的一环,汇率贬值与各类资产市场上广谱利率的下行同步发生。
从国内银行间债券利率走势、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成交等表现来看,过去一段时间,即便强势美元导致了主动资本流出,它也没有带来国内流动性的紧张。经济动能的偏弱、对货币宽松的预期,仍然是过去几个月国内实体经济流动性走势(甚至是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贬值)的主导力量。
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实体经济实质性企稳改善之前,人民币汇率可能维持弱势局面。
四、发达国家数据积极,全球风险偏好回升
10月以来的欧洲综合领先指标以及12月以来的欧元区PMI指标,均有比较积极的表现,这暗示,经过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调整,欧元区经济可能正面临触底改善。1月底欧央行QE政策最终落地,也将助推欧元区经济动能的恢复。
12月和1月美国部分经济数据走弱,例如制造业PMI降幅较大,个人消费支出数据较弱,引发市场担心。但近期积极的数据在增多,就业数据保持改善势头,2月Markit制造业PMI环比回升,1月的耐用品订单、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CPI均超出了市场预期。
积极经济数据的驱动,再加上希腊救助协议期限延长、国际原油价格企稳,使得2月以来全球风险偏好修复。发达国家股市涨幅比较显著,道指2月涨幅 6%,VIX指数自21回落至14,欧元区和日本股指也都有较大涨幅。新兴股票市场指数小幅上涨,新兴市场ETF波动率指数下降,新兴美元主权债收益率走势平稳。
金银价格1月上中旬的上涨,除了受风险偏好回落驱动外,很大程度上还与市场博弈欧央行出台QE有关。自欧央行QE落地迄今,金银价格回吐1月上中旬全部涨幅。
风险偏好修复(及欧央行QE落地)影响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30BP至2%附近。日本最高时,自0.2%的历史低点处反弹了25BP至0.45%。德国长债利率结束下行,震荡走平。
A股相对H股仍高估,但较1月有所改善。2月,AH溢价指数自130回落到120附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