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行情把握:两会效应与三类热点
发布时间:2015-2-28 18:30阅读:563
3月份是全年中上涨次数比较多的月份,24年中3月份出现了16次上涨,8次下跌,这个和2月份行情非常类似,但不同的是,2月份下跌时是小跌(最大跌幅才5%左右),而3月份下跌往往都是幅度比较大的,在1993年下跌超过了30%,2008年下跌超过了20%,其余下跌是幅度也接近10%;而观察涨幅来看,都不大,基本是小涨。
3月特殊的涨跌特性和两会效应
在“日历买股法”3月篇总结道:3月虽然容易上涨,但并不是指数主升行情,而是更多地提供的是相对稳定的环境给予个股表演,所以3月份的主角更多地是在局部热点板块上。此外,如果结合全年走势来看,4月份往往是很容易出现变盘月的月份,所以,玉名认为3月份表面上的平静往往是变盘前的一种酝酿,这也是为何3月份很少出现大涨而总保持小幅上涨的内在原因,这就有点像大战前多空双方的试探性进攻,双方表面上在对战,实际上并不是想真正决战,而是互相察看对方的虚实,来调整自己的兵力配置。所以对股民来说,3月份行情需要忽略指数做个股,又不能完全放开指数不管,需要对其细微的变化和异动保持足够的警惕,这样对后面的行情把握有帮助。
上证指数1991年~2014年的3月涨幅对比表
3月份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两会周期。根据“日历买股法”书中的统计,近20年的历史数据显示,“两会”之前的1个月,上证综指取得正收益的概率较高,“两会”期间和之后一个月上证综指表现为正收益的概率有所降低。“两会”之前的一个月上证综指大概率会获得正收益。过去20年中有14年获得正收益;尤其是近10年来仅2013年取得负收益,其余均为正收益。玉名认为这与A股的2月效应也密切相关,A股2月处于上半年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时间窗口,也处于业绩发布的空窗期,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率。
三类热点可重点关注
在增量资金的不断助推下,2014年蓝筹股总体上完成了估值的全面修复。当前行情明显受累于量能萎缩,今年头两个月,增量资金入市速度明显放缓,主板指数迎来了近一个月震荡走势,市场快速转入存量资金博弈。不过可喜的是,在缩量背景下,市场活跃度丝毫不减,创业板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国企改革股也经常活跃(如近期通信整合、石油石化合并等消息不断,马上两会周期,政策题材炒作热情进一步升温)。
第一个热点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在外求更大空间、内寻新增长的关键阶段,用“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统领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各项战略规划的实施,重点加强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实现稳增长大局。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资金进一步再次聚集相关板块和概念股几成定局。加之前期相关板块和个股都经过充分的洗盘整理,具有很好的安全边际,尤其是基建产业链的标的群体更可成为核心。
第二个热点是深化国企改革。本波反弹行情的最早启动时间点在2014年7月,当时最关键要素就是以“国投系”拉开国企改革的大幕,相关权重股纷纷走强,而随后11月下旬出现的降息带来了大量资金,进一步推升蓝筹股,才有了疯牛行情。如今市场屡次因为这种国企改革的消息异动,显示了在改革概念的背后是人心思涨的格局。特别是全国两会马上就要来临,相关改革概念股有望受到更多利好政策刺激,值得投资者关注。除了之前反复被市场挖掘的上海、广东等地区之外,下一步需重点关注东北、山东等地的国企改革加速引发的投资机会。
第三个热点是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成长股,在转型大背景下代表新经济的成长股是长期的投资方向,虽然目前大部分成长股的估值水平都已经比较高,但是在这其中不乏一些真正具备优质企业潜质的公司,这些企业将切实受益于经济转型所带来的需求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最终通过业绩的不断提升完成估值的消化,从众多行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
3月下旬的风险要注意
3月后半段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一方面是来自于两会周期的结束,一般来说3月中旬末就会结束两会了,而维稳要素结束和相关政策利好兑现后的获利盘派发往往会导致局部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新股加速和市场的监管压力。考虑到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最大,市场担忧加剧,再加上维稳预期逐步兑现,预计两会之后出现这种情形的概率可能会逐渐加大,目前管理层对股市加杠杆态度仍较为严格,一旦行情过热又会引发新的监管,整体来看,目前还难以形成持续的“快牛”行情,上证综指整体仍以3100-3500的区间震荡为主。
不过,从战术角度看,前期增量资金进入使得本轮存量博弈资金总量远远大于2014年上半年,而这部分加杠杆、有成本的资金需要不断寻找新机会。因此股民要明确市场从疯牛到慢牛,阶段性牛市的机会,不要追涨杀跌,还是逢低吸纳做政策受益类的蓝筹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