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送转阳谋 监管层严查异动股
发布时间:2015-2-9 15:54阅读:466
岁月年初,又到上市公司业绩披露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少不一的送转方案。不过,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高送转”更多沦为大资金高位出货的催化剂,例如近期舆论风暴中的海润光伏(600401.SH)。
而此类情况当前已纳入监管层“法眼”。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上交所多次发函要求海润光伏说明高送转及巨额减持理由。
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已关注到海润光伏“高送转”方案公布前后股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以及媒体对公司股东减持股票涉嫌内幕交易的报道。上交所已就该事项向公司下发问询函,并正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
减持如影随形
2月2日,华东重机(002685.SZ)披露2014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25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8股。
高送转方案披露的当天,华东重机股价开盘后一度涨停,但随后冲高回落,以下跌3%收盘,全天振幅13.26%,换手率更是放大到35.84%,该股既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最高价,也创下了最大换手率。而这其中,也有不少细节值得推敲。
上海一位资深私募对经济观察报分析:“华东重机是在1月23日披露业绩预告,却在2月2日突然宣布高送转,时机方面着实令人费解。另外,从去年初以来,公司股价涨幅一倍多,获利盘丰厚。从2日当天的盘面情况来看,有大资金压在17.4元的位置出了数亿元的筹码。从这个角度而言,高送转成为了潜伏资金吸引对手盘的绝佳理由。”
华东重机此举还只是今年以来“高送转”图谱中不起眼的一例,闹得更加沸沸扬扬的,非海润光伏莫属。
1月22日,海润光伏前三大股东杨怀进、九润管业、紫金电子提议: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其理由是“基于海润光伏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海润光伏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为了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
市场总是先知先觉。自去年12月31日,海润光伏股价见底6.69元,随后一路大涨,直至宣布高送转时达到10.45元,涨幅高达56%。与之伴随的是三大股东的连续减持。而在宣布高送转同时,他们还表示将继续抛售。
1月30日,噩耗传来,海润光伏发布业绩预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亿元左右。这与前述看似乐观的高送转理由形成强烈反差,亦与多名分析师的高调买入报告格格不入。“做局太明显了,股东正在以玩弄规则、牺牲信誉、藐视监管为代价,不计后果地大举抛售,并吸引众多散户沦为接盘者。”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如是评价。1月27日,一家机构席位甩卖14169 万元,26日一家机构席位卖出9219万元。
一位知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透露,海润光伏此举,引发了上交所的强烈反应,多次发函要求公司说明高送转及巨额减持理由,启动快速反应机制。
“海润光伏于2月2日将问询函回复发送给上交所后,当天便收到上交所函件,要求对相关事项作进一步核实,这显示是对公司的回复极不满意。”该人士称,“实际上,听其言观其行,海润光伏的这种做法,无论怎么辩解都是无法洗白了。”
新大陆(000997.SZ)的做法也值得关注,去年12月4日,公司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复牌。仿佛是对冲利空,公司实际控制人胡钢提议,201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不过,虽然“囊中羞涩”,但还是强行推行该方案,只是提醒称:“如存在资本公积金不足转增情形,将降低转增比例。”而到1月21日,控股股东即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7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3.36%。
每单必查
实际上,不少公司推动高送转,给投资者一个业绩良好的印象,其实是利用了规则。因为企业利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并不需要涉及到利润情况。而投资者以往形成的业绩好的公司才会高送转的思维惯性,使他们吃了亏。
统计显示,近期40多家提议进行“高送转”的公司中,便有10多家公司的前三季度净利润是下滑的。
一则来自官方口径的消息称,此类违反常态的“高送转”行为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对于此类明显异常、股价产生异动的上市公司高送转每单必查。并从信披规范性、事后监督以及内幕交易核查等多角度多管齐下,严防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这类高送转异常的情况,同样也是深交所监控的重点。赛象科技是首家披露“10转20”预案的公司,不过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同时披露大宗减持计划,自2014年12月2日起的未来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7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高达28.76%。深交所也对其高送转及拟减持情况发出了问询函。
一位分析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随着证券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上交所亦在积极推进监管转型,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机制和方式,督促市场各方归位尽责,降低市场成本,提升市场效率。“近期以来,上交所还针对个案加强监管,加强对异常事项、公告的及时处理,敦促上市公司在收到监管函时及时公布监管内容、进程。在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的背景下,这样的监管信号也是向市场释放信号:在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的背景下,监管部门不意味着允许市场上投机取巧行为,告诉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处于一线不放松,给予投资者信心。”上述分析人士如是指出。
一直以来,中国股民对于高送转存在特殊的偏爱,几乎每年末都会追捧这个概念。的确,不少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也通过高送转成为巨无霸,最典型的就是苏宁云商,发行总市值仅为4亿元,如今总市值已达850亿元。但近年来,高送转越来越沦为为了迎合市场炒作而刻意做出的动作,早先10送8乃至10送5就算是高送转,10送10会被大炒特炒。如今市场已对这种力度产生了‘抗药性’,导致10送15、10送20也层出不穷。“不过,随着今年不少上市公司借高送转出货的手法太过明显,这一概念在今年始终没能炒作起来。随着股民吃一堑长一智,相信这个概念会渐渐失去吸引力,而回归到真正的企业成长性上面来。”上海一位资深私募人士称,他们已经不再参与这种击鼓传花的数字游戏。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