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季度信托资产猛增1万亿 发力主动管理
发布时间:2015-2-2 20:34阅读:433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14年四季度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截止到2014年末信托业资产规模逼近14万亿元,但资产规模增幅和利润增幅均呈现回落态势。在经济下行、监管趋紧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加强主动管理业务,信托业务结构随市场行情和宏观战略而不断优化。
去年四季度资产规模净增1万亿
2014年末,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3.98万亿元,较2013年末10.91亿元同比增长28.14%;较2014年3季度末的12.95万亿元,环比增长7.95%。也就是说,2014年信托新增资产规模3.07亿元,而四季度新增资产达1万亿元。
“资产存量规模突然净增一万亿元,乍一看很奇怪。”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第四季度新增资产存量规模增幅较大,源于在事务管理类增加量较多,集合信托和单一信托表现,主要是信托业中抢滩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数亿资产推高管理资产的增长。
四季度猛增的资产规模难以扭转全年资产规模放缓和业绩下滑的颓势。数据显示,2014年末,信托业利润总额642.30亿元,同比增长12.96%,但较2013年末的28.82%的同比增长率,同比增幅回落了15.86个百分点;从人均利润看,2014年末,信托业实现人均利润301万元,相比2013年的305.65万元,小幅减少4.65万元,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看来,2014年度信托业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信托资产增速持续放缓,增量效益贡献下滑;二是信托报酬率呈现下降之势,量降的同时价也开始下降,信托报酬的价值贡献下滑。
李旸表示,成本增加,管理费用缩减,使得信托利润空间收窄;信托发展到一定规模且在业绩得到较好的阶段后,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于,一系列监管政策的趋紧。2014年4月,银监会99号文明确提出信托业转型与发展的目标与路径。5月,127号文规范规范同业业务,冲击影子银行通道业务。10月,国务院43号文,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功能,政信业务再受冲击。
政策传导到市场的结果是,融资类信托占比继续下降,首次降到了40%以下,占比33.65%。与此同时,投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的占比则稳步提升,占比分别为33.70%、32.65%。
一位信托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受监管约束和基金子公司、券商等竞争,2014年信托通道业务扩张较慢,与此同时,信托公司加强主动管理,尤其是在43号文出台后,突击平台业务,造成平台规模激增。
山不转水转:发力主动管理
“2014年度,信托业务功能‘三分天下’的形成,正是信托业适应理财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主动谋求转型的结果。”周小明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信托发行计划11033只,其中证券投资信托6213只,相当于占据了信托发行的半壁江山;而权益投资信托、贷款类信托、债权融资信托发行计划分别为1172只、1196只、559只。
对于房地产、矿产等风险较高的领域,信托公司则主动收紧业务范围。中融信托人士告诉本报记者,2014年该公司已经收紧房地产投资领域,三四线城市地产项目均被拉入“黑名单”。
周小明表示,在降低融资信托业务的同时,加大了具有浮动收益特征的权益性产品的开发,现金流管理业务、私募基金合作业务、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业务、基金化房地产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等资产管理产品均有明显的发展;与此同时,以事务管理驱动的服务信托业务,比如土地信托、消费信托、年金信托、养老信托、公益信托等也均有显著发展。
李旸表示,当前证券市场看好,资本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时期,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未来资本市场向好。“既然存在很多机会,信托寻找更好收益的市场,信托将加大股市配资比例。”
事实上,2014年下半年以来,传统证券投资信托、伞形信托、结构化信托等产品加速资金入市。
中诚信托总裁李振蓬表示:“2015年会更多地进行权益类投资,事实上权益类产品蕴藏着更多的投资机会,最活跃的就是股票市场。”
对于信托业2015年的创新热点,北京国际信托公司总经理王晓龙在出席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时表示,将标准化产品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登记、转让;同时,研发差异化产品,比如在国家“一带一路”过程中寻找差异化并购机会;通过PPP模式将存量资产在市场进行证券化,通过PPP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盯紧人民币国际化将触角伸向海外,通过家族信托方式将信托服务从国内逐步延伸到国际。
李旸表示,当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战略,将引起信托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