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市差点攻破2009年8月份的大反弹高点3478点。有朋友把这个前期高点称之为“四万亿顶点”,意思是,当时为了扭转金融及经济危机,政府毅然决然地投放了4万亿货币,于是乎,股市因资金充足而掀起了一轮小牛市,从1664点强势涨到了这个“四万亿顶点”3478点。许多朋友也同样认为,这次股市走势波澜壮阔,也是因为降准降息和货币增发推动的。总而言之,大家普遍认为,股市行情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因为股市上涨是靠钱堆上去的嘛。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一直不太赞同的。
既然有朋友拿“四万亿”作为股市一个走势“里程标志”,我们也就不妨拿“四万亿”这个事例来说明问题吧。当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上证指数这年10月份跌至1664点,随后开始起涨;而“四万亿”计划则是11月份颁布的,可第二个月股市不但没涨,反而下跌了;跨入2009年,连续上涨了7个多月,于8月份创出大反弹新高3478点,走了9个多月的小牛市。而在这大半年里,“四万亿”计划远远没有落实到位,也没足够的证据表明已经释放的部分货币主要都流入了股市,那么就在这么短时间内,股市并非与“四万亿”资金发生直接联系,怎么上涨得这么厉害呢?我们接着再看,随着后几年里“四万亿”计划陆续落实,货币不断增发,M2连年大增,可是股市不但没有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涨,反而步入了漫漫熊途,到了2013年6月,M2从2008年47.5万亿元增加到了105万亿元以上,而股市连跌4年,竟然跌到了“鸦片底”1849点!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是调节供求关系的,而过分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但没有促进股市稳健发展,反而变成是打压股市的一股力量了。这也是“通胀无牛市”的一个实例吧?
所以说,货币政策决定股市走势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其实,金融资产定价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益及风险”所决定。钱堆高股市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其原因在于市场预期及风险的评判。关于这个观点,请参见本篇“附录”,即本人2012年7月29日写的小文《小侃“预期益收与风险”》。
既然通胀无牛市,那么通缩会不会有利于股市呢?哎!这或许倒是有点道理的呢。(参见本人2014年5月14日的小文《通缩有利于催生牛市》)
这次大盘上涨了一年半,有人认为这是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动的。对于这个说法,我也觉得并不正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就是货币政策决定股市了,这显然与前面所述相悖,不可成立。窃以为,那是市场对通缩将要见底作出了预期,同时也对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预期,相信经济效率将会提高,从而促使整个经济体价值提升,于是乎,股市早在2013年就已做出了反应,即从“鸦片底”1849点开始上涨走牛(若按中小盘,还要提前半年多时间了呢)。至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则是滞后动作,它是刺激经济的一项政策措施,当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只不过这时正好与股市动向吻合而已。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同时发生在某个时段的两个事件必然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无风险利率下降是为了提振低迷的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个结果,通缩才是其原因,而股市比它更早地发现了这个要求。
当然,股市是个典型的复杂性适应系统,即便对于它已经发生的重大走向或走势,也都难以及时找到几条真正的理由来作准确解释。尽管如此,但市场对“通缩见底和经济向好”这两个预期则是推动股市上行的一个原因吧?
附: 小侃“预期收益与风险”
对于金融市场(比如股市)的资产投资问题,大多数人好像都沿袭“供给与需求”原理,如同对待普通商品交易那样,来分析解释其价格变动的原因,包括牛市和熊市。他们认为,资金充足,流动性增强,股市随之而涨,于是便形成了牛市;反之,则会造成熊市。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它把结果当原因,是本末倒置了。牛市,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流动性充足;熊市,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流动性短缺。这些供求现象其实都是已经形成了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那原因是什么呢?
普通商品与资产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买商品主要是为了带来效用,比如,你买衣服是为了穿或表现时尚;而你买股票(资产)则是为了它以后升值,即获取差价、分红、派息,等等。由此多少可以认识到,决定资产价值的根本力量在于“预期收益与风险”。你买某只股票是看好它以后的获利潜力,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当有更多的人像你这么做,那么这只股票就上涨了。把这一情况推广到整个市场,于是就形成了牛市。反过来,你不看好后市,抛出股票,此时你手上并不缺少资金,流动性还正过剩着呢。若有更多的人这样做的话,熊市便产生了。由此可见,股市的供求现象只是“预期收益与风险”行为的结果而已。
所以说,“供给与需求”虽然是商品交易经济的基本原理,但它并不适应于具有金融属性的资产定价领域,而“预期收益与风险”才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信心,就是一种预期。信心丧失,市场仍将萎靡不振;信心增强,市场必将朝气蓬勃。
眼下,股市击穿“钻石底2132点”之后,尽管媒体舆论看空风声四起,但市场参与者并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毅然坚守阵地的5000多万户投资者,绝大多数显得比较镇定,没有惊慌失措,仓皇而逃。大盘虽创新低,却没引发急跌深跌,这表明市场出现企稳迹象,折射出投资者信心正在渐渐恢复。
朋友,你还要担忧什么呢?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股市”,可获得关于股市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