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800亿元!央行3月MLF操作再现大手笔,流动性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3-3-15 20:47阅读:170
央行继续加量操作中期借贷便利。3月15日,据央行官网,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3月15日央行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两项利率操作均与此前保持一致。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央行已经连续4个月加量续做MLF,整体符合市场预期。而从近几月资金面表现来看,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信贷和社融数据延续放量,市场对降准降息的迫切性有所缓解。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和稳增长背景下,后续通过降准适时投放中长期资金依然是可选项。
减缓银行缺长钱压力
央行在长短期限资金的投放上,仍然采用了灵活调整的策略。3月15日,央行开展4810亿元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另据数据,当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40亿元逆回购到期,日内整体实现净投放381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整理发现,自2022年12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4个月加量续做MLF,维持在量增价平状态。在逆回购方面,进入2023年后,央行逆回购操作更为灵活,多集中在百亿元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本月央行量增价平续做MLF,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央行适度加大长期限资金投放,继续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宽信用,增强内需恢复动力。
“同时近期同业存单利率有所上升,也增加MLF吸引力。而MLF增量释放积极稳增长信号,将利好市场情绪。”周茂华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则提到,考虑到3月信贷需求仍较为旺盛、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增,同时,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较高,资金面紧平衡料将延续,银行中长期负债仍承压,MLF延续增量续做有助于维稳中长期流动性,减缓银行缺长钱的压力。同时,伴随税期到来,7天期回购利率上行至2.08%附近,7天期逆回购单日净投放1000亿元,有助于短期流动性的平衡。
资金利率走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3月15日,央行披露的MLF操作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与前值保持一致。至此,MLF利率已经连续8个月处于同一水平。
此前,2022年8月,央行出手下调MLF中标利率,降幅为10个基点,MLF中标利率由2.85%降至2.75%。同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现不对称下调,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15个基点,整体超出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在市场资金利率上,受新年贷款高增、经济回暖预期升温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市场利率上行较快。3月1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几乎全线上行,仅有1年期Shibor小幅下行0.1基点。其中隔夜Shibor上行28基点,报2.1090%;7天Shibor上行3.40基点,报2.0890%;14天Shibor上行11.4基点,报2.1800%。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指出,受境外个别银行破产的负面影响,近两日资金市场出现较小恐慌情绪,理财产品可能有小幅异动,短期利率小幅回升,DR007升至2.10%左右。此时央行释放积极信号,适度增加流动性供给,缓解市场紧张情绪。
3月15日,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工业生产恢复加快,企业预期好转。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加快1.1个百分点。2月制造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上升1.9个百分点。
金融统计数据上,开年以来信贷和社融超预期放量,人民币贷款连续两个月较去年同期大幅多增,M2增速连续两个月超过12.5%。周茂华表示,从近期公布PMI和金融数据看,国内经济活动趋势恢复,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需求整体理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反映目前利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温彬分析称,过快的信贷投放,也使得之前淤积在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加速向实体传导,超储率快速下降,资金面加快收敛,市场利率快速上行、波动加大。
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下降
另在MLF利率的锚定作用下,本月LPR是否会产生变化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周茂华看来,本月LPR利率继续保持稳定概率较大。一方面是MLF政策利率按兵不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银行息差压力,加之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需求回暖,目前银行调整“加点”意愿不够强。
温彬同样认为,当前实际利率水平已较为合适,继续通过降息引导LPR下降的意义有限。伴随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经济循环更为顺畅,在“坚持以我为主”“统筹短期和长期”“统筹国际与国内”的原则下,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降低。
“前期市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较高,但伴随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信贷和社融数据延续放量,以及后续资金面和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缓解,叠加央行在两会期间的诸多表态,短期降准降息的概率下降,迫切性不高。但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和稳增长背景下,后续通过降准适时投放中长期资金依然是可选项。”温彬补充道。
2023年以来的各项监管表态中,货币政策多次被提及,后续发展路径也更为清晰。2023年初,央行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提到2022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反复冲击、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等严峻挑战,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此外,综合两会货币政策要点及“权威部门话开局”中的表述,货币政策基调整体由“灵活适度”转变为“精准有力”,或意味着总量工具仍在,但更强调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平稳增长,着眼于信贷结构优化,并在稳定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支持其更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
温彬指出,整体流动性充裕,融资需求有效激发,宽信用进程加快。在此背景下,短期政策继续宽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高,各项政策效果发挥和经济修复可持续性仍待观察。“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短期看通胀压力是可控的,但长期来看仍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温彬总结称。
周茂华指出,央行后续有望通过降准(定向降准)、结构性工具等,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进一步合力让利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平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