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史上最疯狂十大逼仓案例——触目惊心的多空大战,天堂地狱一瞬间!
发布时间:2021-1-9 19:35阅读:9677
逼仓: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资金优势或仓单优势,主导市场行情向单边运动,导致另一方不断亏损,最终不得不斩仓的交易行为.一般分为多逼空和空逼多两种形式。
逼仓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它主要通过操纵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逼对手就范,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
今天与大家细数期货市场上的10大逼仓事件,一起来感受一下曾经期货市场的疯狂瞬间!
01
上海“粳米”事件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10月底被暂停交易。
粳米期价大致出现了三次大幅的拉升:
第一次, 199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
第二次,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 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
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
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
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
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
2、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
3、12月粳米贴水由15%降至1%;
4、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 9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
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
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0 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
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
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 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02
“3.27”国债事件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 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
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
5月17 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03
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
这是一个由于过度投机、监管不力而导致品种最后消亡的典型事件。
棕榈油作为国内期市较早推出的大品种,一度成为期货市场的热门炒作对象,吸引了大量的 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参与,市场容量相当大。
但由于M506合约上的过度投机和监管不力,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棕榈油这个品种在此事件之后,参与者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退出期货市场。
早期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产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却持续旺盛,导致棕榈油的价格不断上涨。
但到了 1995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棕榈油价格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形成回落趋势。
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榈油期价一直于9300元/ 吨以上横盘,但在M506合约上,市场投机者组成的多头阵营仍想凭资金实力拉抬期价。
而此时又遇到了一批来自以进口商为主的空头势力,在国内外棕榈油价格 下跌的情况下,以现货抛售套利,由此点燃了M506合约上的多空战火。
1995年3月以后,多空的激烈争夺令M506合约上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放大,3月28日持仓一度达到47944手的历史最高位。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出了期货监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加大监管力度,促使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允许原料价格上涨过猛,对粮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
这就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而此时,M506合约上的多空争夺硝烟正浓。
多头在来自管理层监控及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双重打压下匆忙撤身,而空方则借助有利之势乘机打压,使出得势不饶人的凶悍操作手法,在 1995年4月,将期价由9500以上高位以连续跌停的方式打到7500一线。
而此时的海南中商所施行全面放开棕榈油合约上的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在绝对自由的运动中寻求价格。
多头在此前期价暴跌之中亏损严重,此时哪有还手之力。这又给空方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获利筹码继续打低期价,在M506临近现货月跌到了7200水平。
至此,M506事件也告结束。
此后的棕榈油合约中虽有交易,但已是江河日下,到1996年已难再有生机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逼仓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它主要通过操纵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逼对手就范,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
今天与大家细数期货市场上的10大逼仓事件,一起来感受一下曾经期货市场的疯狂瞬间!
01
上海“粳米”事件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10月底被暂停交易。
粳米期价大致出现了三次大幅的拉升:
第一次, 199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
第二次,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 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
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
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
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
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
2、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
3、12月粳米贴水由15%降至1%;
4、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 9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
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
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0 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
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
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 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02
“3.27”国债事件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 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
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
5月17 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03
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
这是一个由于过度投机、监管不力而导致品种最后消亡的典型事件。
棕榈油作为国内期市较早推出的大品种,一度成为期货市场的热门炒作对象,吸引了大量的 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参与,市场容量相当大。
但由于M506合约上的过度投机和监管不力,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棕榈油这个品种在此事件之后,参与者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退出期货市场。
早期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产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却持续旺盛,导致棕榈油的价格不断上涨。
但到了 1995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棕榈油价格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形成回落趋势。
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榈油期价一直于9300元/ 吨以上横盘,但在M506合约上,市场投机者组成的多头阵营仍想凭资金实力拉抬期价。
而此时又遇到了一批来自以进口商为主的空头势力,在国内外棕榈油价格 下跌的情况下,以现货抛售套利,由此点燃了M506合约上的多空战火。
1995年3月以后,多空的激烈争夺令M506合约上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放大,3月28日持仓一度达到47944手的历史最高位。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出了期货监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加大监管力度,促使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允许原料价格上涨过猛,对粮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
这就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而此时,M506合约上的多空争夺硝烟正浓。
多头在来自管理层监控及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双重打压下匆忙撤身,而空方则借助有利之势乘机打压,使出得势不饶人的凶悍操作手法,在 1995年4月,将期价由9500以上高位以连续跌停的方式打到7500一线。
而此时的海南中商所施行全面放开棕榈油合约上的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在绝对自由的运动中寻求价格。
多头在此前期价暴跌之中亏损严重,此时哪有还手之力。这又给空方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获利筹码继续打低期价,在M506临近现货月跌到了7200水平。
至此,M506事件也告结束。
此后的棕榈油合约中虽有交易,但已是江河日下,到1996年已难再有生机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期货逼仓是什么意思?
您好期货逼仓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资金优势或仓单优势,通过控制期货交易头寸或垄断可供交割的现货商品,故意抬高或压低期货市场价格,迫使对方违约或以不利的价格平仓亏损出局,从而牟取暴利的行为。逼...
避险情绪高涨,原油多头从天堂跌至地狱,现在该怎么办?
你好,你可以降低仓位,调股换仓到黄金品种。
股指期货市场中的“逼仓”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防范?
什么是期货逼仓?
你好,期货逼仓是市场操纵行为,通过人为制造供需失衡来获利,包括多头逼仓和空头逼仓,分别推高或压低市场价格。此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导致经济损失和市场失序。为防范逼仓,投资者需提高...
期货十大著名案例
一、 上海“粳米”事件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10月底被暂停交易,粳米期价大致出现了三次大幅的拉升:第一次, 199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 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
纽约期铜深陷“逼空大战”震撼有色金属市场
纽约和其它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铜价之间的巨大错位,震撼了全球铜市场,并促使人们疯狂抢购运往美国的铜。 造成这种混乱的根源在于,近几天空头挤压推高了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价的上涨。 纽约铜期货较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价格的溢价已飙升至每吨逾1200美元的空前水平,而通常的价差仅为几美元。 价差的大幅扩大让从中国交易商到量化对冲基金的主要参与者措手不及,其中部分人士正争相购买这一金属,以便在期货合约到期时交割。 这种剧烈波动突显出,当市场参与者无法再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