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都保什么?怎么赔?
发布时间:2020-12-2 16:09阅读:1104
重疾险都保什么?怎么赔?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疑问——“医疗险都把治病费用解决了,还要重疾险干嘛?” 每次看到都哭笑不得,很多人对重疾险的认识还是有很大偏差。
今天这篇文章是第一篇,作为入门级的科普,我们先来搞懂三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买重疾险?重疾险都保什么?出事了怎么赔?
1、重疾险和你理解的完全不同
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重疾险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解,就是将它的作用和医疗险划上了等号,认为两者都是治病用的,没什么区别。
大家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一提到疾病,大部分人只想到了手术费、床位费、药品费等这些摆在眼前的病床上的显性花销,却没有想过一旦得病,病床外还有一大堆隐性损失在等着我们。
比如,生重病后就无法上班了,甚至会影响后续的事业,这可能导致至少3-5年的收入损失,有些大病还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和持续治疗,更是一笔源源不断的高额支出。 这些隐性损失加起来甚至比看病的费用要多很多。 那这些损失医疗险能解决吗?
并不能。 因为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险 ,医院之外产生的费用损失全都报销不了,只能解决病床上的显性花销。
而重疾险是“给付型”的保险,只要符合理赔条件,保险公司就能给你一大笔钱,用来解决因生病导致的收入中断、康复费用等这类病床外的隐性损失。
2、重疾险都保什么?
说到重疾,很多人会存在两个误区:
首先是以为“需要花一笔大钱治病的都叫重疾”。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因为气胸做手术,花了好几万,在他眼里,这已经算是“重大疾病”了。 但实际上,在重疾险的定义里,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危重病才算重疾,一般会具有这三个特征:
病情严重、治疗费用高昂 、病后需要长期康复。
其次,很多人以为重疾险“只保重疾”,其他都保不了。 其实,重疾险在中国发展了近30年,保障责任已经变得非常丰富,例如当下主流的重疾险产品,基本都会涵盖这五项主要责任:
下面,我们就对重疾险这五项责任逐一做详细讲解。
1、重疾责任:有统一规范的核心责任
重疾险最早是在1995年被引入国内,刚开始重疾险还属于一个新兴事物,没有标准,疾病也缺少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很多保险公司会把保险条款定义的比较苛刻,甚至近乎于 “不死不赔” 。
2006年,友邦就曾因为疾病条款过于严苛,被6名投保人以“保死不保生”,合同条款存在明显欺诈内容为由告上法庭,并引起了法律界、医学界、保险界的三方大讨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出台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重疾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的表述和相关保险术语进行了统一。 从此,行业终于统一了“度量衡”。 也就是说,所有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都包含了规范里的25种常见重疾。
更关键的是,这25种疾病覆盖了所有重疾发病率的95%以上。 这样统一后,各家保险公司重疾险保的大病都差不多,赔付标准也保持一致。 所以,重疾责任虽然是重疾险的基本责任、核心责任,但是因为各家标准统一,反倒不需要细看。
像 重疾病种的数量,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宣传上的88种、108种重疾大多都是噱头,不必刻意比较谁多谁少。
2、身故责任:重疾能赔,身故也要能赔
身故责任是重疾险非常重要的一项责任,重要到什么程度?
重疾险在最初引入中国时,是作为附加险和寿险(主险)一起卖的,换句话说,要买重疾险你必须要买寿险,重疾责任和身故责任都要有。 身故责任为什么那么重要? 前面我们说了,重疾险保的主要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危重病,说句不好听的,这些病“向前一步”,就会导致人的死亡。 如果重疾险没有身故责任,万一人突发重病身故,重疾险可能赔不了。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深圳某43岁男子得了尿毒症,但买的30万重疾险却不给赔付,保险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该男子只透析了不到两个月就不幸身故了,未达到终末期肾病的赔付标准。
这里要说明一下,重疾险保的很多疾病并不是得了病就赔,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达到一定的状态才赔付。 例如终末期肾病,也就是上面男子得的尿毒症, 病人确诊后,需要做至少90天的透析治疗,或者做完换肾手术,重疾险才给赔付。
该男子被拒赔的经历表明:重疾险没有身故责任,如果病人发病过急、身故过快,可能会出现 “得了重疾却无法赔付” 的情况。 辛辛苦苦交了好多钱的重疾险,临到发病却不能赔,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所以市面上很多重疾险都含有身故责任,我们也建议大家购买重疾险时加上身故责任。
这样不仅得重疾能赔,身故也能赔,并且身故责任不限原因,无论是疾病身故,还是意外身故,甚至投保两年后自杀,都能赔。 如果你不想重疾险里加入身故责任,也可以把重疾险和寿险分开买,例如买一份只保重疾的纯重疾险,再单独买一份寿险,总之重疾时能赔,身故时也能赔,不留下风险缺口就好。
前面我们说了,25种重疾有统一的赔付标准,这里面对一些疾病的赔付标准要求是很高的,例如脑中风后遗症,首先需要病人确诊后活够180天以上,并且还要达到其他一些条件才能理赔。
这种赔付标准,就导致有些病人虽然病的挺重,但是尚未达到重疾赔付标准,无法获得重疾理赔。 这时候保险公司在重疾的基础上,把一些病情较重但尚未达到重疾标准的疾病列入轻症、中症,如果病人得了轻症或中症,也可以赔付一定比例的保额。 总之,轻症中症的加入,扩展了重疾险的赔付范围,提高了重疾险赔付的可能性,增强了重疾险的保障力度,是一项对我们非常有利的保障责任。
4、多次赔付责任:能重复赔的责任
多次赔付,顾名思义,就是生病了可以赔多次。 现在医疗水平发达了,人的寿命也变长了,如果我得了重疾治好了,第二次又得重疾怎么办? 这是不少年轻人的顾虑 多次赔付责任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顾虑:
第一次得了重疾可以赔付,第二次得重疾还可以赔付,甚至可以赔三次、四次。
常见的多次赔付责任包括重疾多次赔付和特定疾病多次赔付,前者面向所有重疾,都能进行多次赔付;后者面向一些高发特定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进行多次赔付。 此外,大部分重疾险还会支持轻症和中症的多次赔付。
关于多次赔付责任,内容比较复杂,例如分组问题、间隔期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讲述。
5、保费豁免责任:能省钱的责任
保费豁免责任,顾名思义,就是豁免保费,后面没交的保费不用交了。 常见的豁免包括投保人豁免和被保人豁免。
例如父亲给孩子买了重疾险,父亲是投保人,负责缴费,万一父亲得了重病,家庭经济紧张,这时候投保人豁免责任就可以起作用,免除父亲剩余应缴保费,孩子依然可以正常享受保障。
被保人豁免,一般是自己给自己买了重疾险,万一自己得了轻症或中症疾病,后续的保费就不用交了,依然可以享受保险后续的保障。
如果买的是多次赔付型重疾险,还会有重疾豁免,第一次得了重疾后,可以豁免剩余保费,后续第二次、第三次保障依然有效。
3、重疾险具体怎么赔?
关于重疾险赔付,首先我们要知道,重疾险的赔付方式是“给付型” ,也就是说,符合理赔条件,保险公司直接赔钱,不需要我们报销,也不限制保险金的用途。
赔付方式很好理解,不过对于赔付标准,大家却有很多误解,例如重疾险主要保的25种常见重大疾病,我们常人的理解就是,只要得了这些病就能赔了呗。
并不是!这些疾病并不全是得了就能赔。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理赔条件,通常会分为这三种情况:
(1)确诊即赔
例如恶性肿瘤,一旦医院给出了确诊证明,就可以申请赔付。
(2)做了手术后赔付
例如重大器官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些手术做了以后才能申请理赔。
(3)达到特定状态后赔付
例如脑中风后遗症,确诊180天后仍然遗留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才能赔。
重疾险并不是什么情况都100%赔付保额,对于轻症中症,由于症状较轻花钱较少,一般赔付基本保额(以重疾保额为基准)的一定比例,例如轻症赔基本保额的30%,中症赔基本保额的50%;
另外,如果某些重疾花费巨大,或者在某个时段对家庭会造成重大影响,重疾险还会约定“额外赔付”:
比如有些重疾险会约定,被保人40岁前患重疾,额外赔付50%保额,相当于买50万赔75万,想想是不是很人性化? 40岁,上有老下有下的年纪,正是需要尽责任的时候,保险多赔钱,能更好地帮患病家庭渡过难关。
这种“额外赔付”,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重疾险的一项“特殊保障责任”, 目的是最大限度减轻患病家庭的经济压力,最大程度发挥重疾险在治病救人、弥补收入损失方面的保障作用。
相关文章推荐:
《《寿险是什么?定期寿险适合哪些人?终身寿险有必要买吗? 》》
不同年龄、职业、健康状况,都有可能影响重疾险的投保。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有很多,每款产品的特点也不同。很多人都免不了被坑,所以才需要专业的人来帮助您,如有需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18310911801,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微信进一步沟通了解,祝您及家人生活愉快!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