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资本回报是世界特例
发布时间:2019-12-20 20:39阅读:554
下图总结了39个国家,在1921到1996年这个期间,股市的年化回报率(纵轴),扣除物价通胀。
美国大概4.3%。接近一半国家是负的。超过3%的,包括美国也就5个国家。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的股市回报,还不如美国国债(也扣除通胀)。
常见的安慰说法是,可是当地的国债回报更差啊。
比烂有什么意思呢。
更客观的说法是,在大部分国家(包括传统西欧富国),资本(无论是股还是债)都并不是主人翁,长期平均收益并不高。
资本中心论的美式资本主义在二十世纪其实是个特例。世界上其他地方,传统上都更讲究资本、劳工、社会之间的均衡,资本(包括股东、债权人)往往是可以牺牲的。
对资本的压制,完全不影响一个国家高速发展起来,也不一定影响民众幸福程度。比如四小龙以及中国,压低资本的回报率,压制消费,集中资金办大事,被认为是能跳跃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快速成长变化的地方,受益最大的角色可能是企业家、消费者、劳动者、专业人士,也可能是一级市场或房地产的积极投资者。
被动储蓄者(包括二级市场股东),却是最适合被牺牲的,因为并不缺你一个,而且也知道你没其他地方可去。
为什么大家平时通常看不到这种历史数据呢?
原因很简单,无利不起早:只有一个过往回报很高的市场(比如美国股市),才会吸引到很多人(包括金融机构)去把数据整理出来并广为宣传。
宣传的人经济动力很大,反驳的人没什么动力,读者也更喜欢听自己想听到的结论,所以这样的“成功例子”更容易被流传。
我发现一个规律,介绍资产历史回报的众多研究,关于股市历史回报的证据,”不如人意“的证据会按照下面的次序不断地被筛掉:研究原文 -- 翻译成中文版 -- 改编成通俗中文书的 -- 自媒体广为流传。
一步一步淘汰不想看到的证据,最后只剩下认为任何股市正常情况应该提供15-20%年回报的了。
而且,我发现,即使你认真的讨论“平均”回报,还是会有非常多人会气愤的跳出来说:那是你水平低,比如我回报就很高。所以,完全没法讨论。
至于说这39个国家里有很多“垃圾”国家。我恰巧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些国家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垃圾,反而美国是个新兴国家。
如果手里没有水晶球,谁也没法预测30年后各自社会对资本的态度。甚至在美国,也可以看到民众对资本的态度在变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